“新鲜的白菜、茄子!”
“小鸡仔,一文带走一只,养三个月就能卖二十几文咧!”
“看家护院的小黑狗,二十文带走!”
“家禽售出,健康肉肥美咧……”
大树营内,朱高煦和杨展牵着驴车闲逛,同时也买了不少东西。
对于杨展来说,这一切没有什么新奇的地方,但对于朱高煦来说,他算是进一步了解了这个时代百姓的生活。
夯实的土地两侧是草席上摆放好的瓜果,不远处的朝廷肉铺内则是挂着一条条鲜红的肉条。
来往行人虽然穿着布衣布鞋,但穿着十分得体,头也经过漱洗后用布巾束缚。
偶尔有人牵着牛驴家犬贩卖,朱高煦也会上去问价。
如杨展所说的一样,一头黄牛的价格在七两左右,而所谓犁牛则是水牛,价格略高,在八两六钱左右。
尽管结账时,百姓大多都使用铜钱,但从他们用“两”作为单位来看,白银已经逐渐作为货币在民间流通了。
百姓们之所以不使用,无非是碍于朝廷禁令罢了。
期间,朱高煦也能听到一些脚商讨论说没有白银做货币,使得生活不方便。
对此,朱高煦没有办法站在百姓的角度去苛责朱元璋,因为他来自后世,可以站在上帝视角来了解朱元璋面对的局面。
尽管后世的国家在世界白银储量很高,但那是因为后世有内蒙、新疆及东北地区。
刨除这些地方,眼下的大明拥有易开采银矿的省份不算多。
白银在历朝历代都有,却没有成为货币流通,最重要原因就是数量太少,难以形成流通的货币。
在朱高煦的认知中,这一情况的改变也是因为明代钞法败坏所致。
从成化年间开始,由于钞法败坏到了极致,因此朝廷开始重视银矿开采。
加上此时云南因为历代皇帝近百年的不断移民,因此当地得到了极大的开,而云南也开始成为白银的主要产地,每年可向明朝上交银课十余万两。
按照明代银课抽三成的比例,云南一省每年的白银产量就可以达到四十余万两及以上。
加上江西、南直隶、广东等地的银矿不断开采,明朝每年开采出的白银数量不下百万两,极大加快了白银货币化的进程。
当然,更为重要的白银来源还是明中叶解除禁海后,美洲和日本的白银大量流入。
在东西方贸易航线高峰时,美洲白银每年可流入大明一二百万两。
期间,日本由于现了此时世界上最大的石见银矿,因此每年可流入大明二百多万两。
大量白银的涌入保证了明朝货币的稳定行和流通,同时让白银彻底完成货币化。
朱元璋不可能知道大明日后会流入大量白银,也不可能知道,眼下最容易开采的银矿就在大海对面的日本鸟取。
他不知道,但朱高煦知道。
“如果我能开石见银矿,恐怕能提前推动白银货币化,而且还能用白银回收宝钞来稳定宝钞,恢复朝廷信誉,不致继续通货膨胀……”
朱高煦看着使用沉重铜钱交易的百姓,脑中升起了这样的想法。
石见银矿加上佐渡岛上的金银矿,只要利用得当,每年能为大明提供数百万两白银和上万两黄金。
大明都不需要前往美洲,就能解决眼下的钱荒和经济问题。
只可惜,朱高煦虽然知道这些,但眼下的他却无力改变这样的局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