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

新书小说>朕的大明朕做主>第六十四章 周应秋献到任须知

第六十四章 周应秋献到任须知(第2页)

书友点击:

在这本书中,详细的列举了地方官应办理的事务有三十一条,称为“为官之机要”。

主要作用就是防止这些个天子门生到了地方上是两眼一抹黑,对于提领一县政务抓不到重点上,让地方上的胥吏玩弄于股掌之间。

这书,对于目前的朱由校来说,可真是久旱逢甘露啊。

大明目前缺官缺的严重,开恩科吧,一科也就能选个三四百人出来,治标不治本。

大明两百余年,九十余科,举人总数约为1o。24万人,进士2。46万人。

而后世有多少公务员呢?嗯,七百一十万,按照总人口除个十,也有七十一万。

大明两百多年的官员,不足后世七分之一。

而有了《到任须知》这玩意儿,就能够做到快的培养官员了。

当官嘛,不是非得要熟读四书五经,满嘴之乎者也。

科举能考过,就会写八股文,那就会写公文了。

然后一本《到任须知》,一本《大明律》,一本算经,再配合上听话的衙役,就能将一县之地治理的八九不离十。

东林党牛皮不,这些商阀、学阀靠着培养代言人来为自己争取利益。

你很能培养是吧。

我把官员人数往上扩大一下,让我见识见识,你能培养多少,又能拉拢多少。

而且,官员数量扩大了,杀起来才更顺手不是么。

“臣请陛下开恩科,以此书为考纲,尽快选拔出一批官员,填补地方缺员。”

看到皇帝明白了自己的意思,周应秋拱着手道。

顺着周应秋的话,朱由校道。

“而后,就能从地方抽调官员,进入京城,暂且补上京官的空缺了?”

“回皇上,臣正是如此想的。”

身为一个聪明人,在明白皇帝的选官标准后,周应秋立马就想到了这本他考上进士后给他的书。

“以太祖爷所修《到任须知》为考纲,选拔官员,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新官到任之后,不会造成地方混乱。”

“而外官入京之后,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,这些人同臣一样,是干净的。”

这些天经历了这么多,周应秋自己的优势是什么?

能干事,并且干净啊。

他可没那个本事参与到京城大佬们的游戏中去。

“有道理,很有道理。”

听着周应秋的话,朱由校满意的点了点头。

这才是为大明办事的官员啊。

“此策既然是你提出的,那这出题之事,就由你去做吧。”

“臣领旨谢恩。”

听到朱由校的话,周应秋连忙躬身道。

等到周应秋离开之后,朱由校高兴的翻看着《到任须知》。

“传诏,给国子监的太学生们,每人上一本《到任须知》。”

“奴婢遵旨。”

听到皇帝让人给书,刘时敏有些摸不着头脑。

不是要用这东西做考纲吗?怎么提前给书?

待到刘时敏走后,朱由校眼冒金光的看着手中的书。

用这东西做考纲,没人敢反对。

谁特么的疯了,敢反对皇帝拿太祖爷修的书来考学生。

这玩意儿可不是《太祖大诰》那种早就明文废除的东西。

而且,这书和四书五经之类的东西不一样,这是一本务实的书,对于去地方当官的人非常有用。

“以后还能用这玩意儿修国教版教材。”

书友推荐:
书友收藏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