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

新书小说>朕的大明朕做主>第十二章 辽东的任命问题

第十二章 辽东的任命问题(第2页)

书友点击:

熊廷弼算一个,监狱里嗑瓜子的那个杨镐算一个,其他的人要不是垂垂老朽,要不就是纸上谈兵的货色。

历史上天启登基的时候,为啥在群臣的建议下换了熊廷弼,还不是两眼一抹黑啊。

我们耳熟的崇祯年间的名将此时大部分都没成长起来。

孙传庭?在商丘当知县呢。

洪承畴?浙江按察司佥事,满朝堂谁知道这么个人?

卢象升?还没当榜眼呢。

杨嗣昌?户部郎中,这会儿在淮北视察民情呢。

袁崇焕?在邵武县当知县呢。

赵率教?曹文昭?这些人现在都在辽东,但还没升起来。

毛文龙?现在还只是个都司。

秦良玉?戚金?川军?浙兵?

别闹,现在辽东的川军和浙军正闹别扭,已经在私底下进行了一场“友好”交流,据说场面不小。

孙承宗?现在还只是谕德,连左庶子都不是。

“嗯,孙承宗。”

想到孙承宗这个自己的老师,朱由校顿时双眼放光。

就你了。

孙承宗这个人,网络上的评价非常矛盾。

先孙承宗的忠诚,这是不用怀疑的,崇祯十一年,螨清入关,高阳孙家满门忠烈,孙承宗自缢身亡,他的五个儿子、六个孙子、两个侄子、八个侄孙战死,孙家百余口人为国战死。

故此有下水道消息,说东陵大盗孙殿英是孙承宗的后人。

有的人说他的守辽政策,造成辽东军队军阀化的罪魁祸。

但问题不是这么看的,要知道孙承宗接手辽东那堆烂摊子时是个啥情况。

后金进犯广宁,王化贞率军出战,让打了个全军覆没,关键时刻,熊廷弼摆了个大烂,直接退守山海关,把关外直接给扔了。

这种情况下,孙承宗能稳住人心,收复广宁,一步一步进逼,渐渐的将边境线重新推向辽沈,就足以说明孙承宗的能力了。

而且,孙承宗的打仗思路有问题吗?

后世还有一个人用的是和孙承宗相同的思路,那个人叫曾剃头,曾国藩。

而打仗思路,就六个字,结硬寨,打呆仗。

在兵马不精,将领不勇的情况下,这是最好的打仗方法,缺点就是费钱。

而且,孙承宗这个人,最大的能力不是打仗,而是协调人事,让上面的政策到了下面能执行下去。

这点,是如今的熊廷弼最为欠缺的。

看看熊廷弼现在做的,朝中的京官弹劾他,辽东的文官弹劾他,连他手下的将领都有受不了压力申请离职的,熊廷弼此时太需要一个能和他配合的人了。

手指在奏本上敲击着,朱由校突然有了思路。

“来人,宣内阁辅臣、六部尚书、九寺正卿、谕德孙承宗、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觐见。”

“奴婢领旨。”

听到皇帝的话,立刻就有太监去宣。

皇帝,哪不是想见就见的,得预约。

而当皇帝想见一个人的时候,哪也不是说要到就到的,就是有电话喊人,人来也得时间不是么。

书友推荐:
书友收藏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