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

新书小说>附庸风雅录>第5页
书友点击:

方思慎远远看见校门,先愣了一下。说是校门,其实不过一大排闪闪发亮的电动护栏,中间立着高高的旗杆。他路过某些大型机构时见识过这种&ldo;门&rdo;,电钮一按,护栏无声拉开,足有八个车道宽。昔日巍峨的红砖墙,厚重的黑铁门早已不知去向。唯有那块镌刻了开国元首亲笔题写校名的大石头,从校内花园挪到了门外旗杆前,平芜突起,鹤立鸡群。大约六七年前,方思慎曾经在这里做过一段时间极其短暂的转校生。短到只够他为上高一的同父异母妹妹打一架,之后便进了大学。如今回忆起来,除却收获一份来自妹妹的亲情,那几个月的高中生涯一片空白。大学多在京城西北,而国一高当初因为需要方便直属机关子弟,坐落于东南甜水坊。毕业之后,连路过的机会都没有。&ldo;同学,你是哪个班的?&rdo;门卫严肃的发问惊醒了方思慎。一时没反应过来,有点茫然地望着对方。&ldo;根据政教处最新规定,不穿校服不允许进校门,你们班导没讲过吗?&rdo;&ldo;我不是……&rdo;那门卫不等他说完,一副恍然大悟的神情:&ldo;请假了是吧?哪个班的?给班导打个电话。&rdo;&ldo;我不是学生。&rdo;方思慎终于逮住机会宣布。马上又补充:&ldo;我不是这里的学生。&rdo;毕竟,博士生也还是学生。这句补充实属多余,然而自幼养成的习惯,开口不打诳语,根深蒂固。成年以后,才慢慢学会说点有准备的谎言和有选择的真话。眼见对方一脸审视,方思慎忙道:&ldo;我是京师大学国学院的,要找国文组的胡以心老师,麻烦您传达一声。&rdo;那门卫又看了他两眼,才拿起对讲机找人。方思慎不由得摸摸自己下巴。因为要来见工,今早特地对着镜子收拾了一下,看来好像适得其反了。他不到十七岁参加高校联考,二十二岁硕士毕业,成为国学院最年轻的博士。这么多年在象牙塔中打转,从里到外一身学生气,乍看去比某些熟通世务的高中生还像高中生,也不怪人家门卫认错。电话打通,门卫确认了来人身份,指明方位叫他进去。校园里竖起好几栋新楼,即使原来的老建筑也早已旧貌换新颜。方思慎找到高二国文组办公室。恰逢课间,精力过剩的少男少女们在走道里横冲直撞,说着令人似懂非懂的火星语言。眼尖者发现了这个陌生面孔,立刻拉住同伴,隔着米距离,放肆地围观猜测。过于热烈的氛围令方思慎产生极强的不适应感。他开始后悔答应妹妹了。多年学术生涯让他养成了有备无患的习惯。这一回的工作,未知变数却太多。给高二的中学生讲国学……方思慎回想自己短暂的高中经历,似乎一般同学连国学两个字都没听说过。也许,所谓基教领域普及国学运动,也不过和印象中其他运动一样,大风起兮云飞扬,闲花落地听无声。打量着前方围观自己的几个学生,都是一身校服,偏偏穿出五花八门的感觉来。上衣要么敞着,要么扎在腰间,总之露出里头色彩缤纷涂满西洋字母的低领t恤。有两个女孩子剪得齐齐的刘海,从眉线到肩膀,阶梯般一级级变长,宛若上世纪浮世绘上的东洋艺伎。方思慎顿时觉得&ldo;国学&rdo;实在是一个无限遥远的名词。办公室里一片吵闹,几乎每张桌子前都围着学生。终于有一个老师注意到杵在门边的陌生人,方思慎指指角落的位置:&ldo;对不起,我找胡老师。&rdo;那老师抬头准备嚷一嗓子,方思慎忙摆手:&ldo;没事没事,让她先忙,我等会儿。&rdo;说着,走到胡以心身后墙角,静静等待。胡老师面前摊开试卷,手指比划着,指挥倜傥。两个男生正低头倾听。&ldo;你,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?&rdo;&ldo;已知:体裁是七言律诗,事件是登高,人物是杜甫,时间是秋天,地点是长江边。&rdo;方思慎听到这,知道试卷上的考题必是关于杜子美的名篇《登高》。&ldo;再读读,有补充条件没有?&rdo;另一个男生道:&ldo;有。能看出来,天气不好,风挺大的。猿猴叫得非常凄惨。水很清,鸟也挺多。第三句说……&rdo;胡老师打断他:&ldo;颔联!&rdo;&ldo;嗯,颔联说无边落木,可见树也挺多‐‐野生动物种类繁多,植被茂盛,水还没有被污染,由此可知环境保护得非常好……&rdo;

书友推荐:城里的香艳晋末长剑大宣武圣:从练功加点开始娇软知青下乡后,糙汉子眼直了执掌风云虐主文的NPC消极怠工了[快穿]芭蕾鞋相敬如宾第六年沿河路再无今夏全民转职:修仙者废?看我一剑开仙门!温柔潮汐[先婚后爱]伺机而动苏媚赵春城玫瑰头颅盗版万人迷[快穿]正义的使命八零大美人她不挣扎了无敌六皇子于青
书友收藏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