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

书友点击:

因此王勉這時也不便說話了,王文輔位列第三確實不妥,因為他是名副其實的會試第一名,王輔為了避嫌,將親兒子一壓再壓,壓到了第三的位置,沒成想,竟因書法脫穎而出。

此時,皇帝心中也有了計較,但他抬手吩咐讀卷官繼續,顯然對前三份試卷不甚滿意,至於是哪一篇,聖心難測,誰也不知道。

第四位讀卷官只好出列,繼續讀卷。

一直讀到第十二份,他們準備的試卷全部讀完,天已近午時,皇帝卻絲毫沒有要起駕揍人的意思,反而命人傳膳,就地請諸位大臣吃起了飯。

看皇帝這意猶未盡的情形,趁著午膳的檔口,讀卷官忙將十三名至二十名的試卷取出來,以備萬一。

果然,酒足飯飽的皇帝片刻也不歇,要求繼續讀卷。

讀卷官們誠惶誠恐,依照順序重頭開始朗讀。約讀到第二十份,已經臨近申時,皇帝的坐姿由閒適變得端正,聽著聽著,神色也愈發認真。

「這才叫真正的言之有物。」皇帝吐字如釘。

輔當即叫停,再問聖意。

皇帝果然滿意,欽點第三名為狀元,第一名為榜眼,第二十名為探花,餘下名次仍按原序順延。

內閣官員和讀卷官們直擦冷汗,再不叫停,就來不及填寫黃榜了。

他們甚至顧不上名次如何,忙是加快手腳,先拆前十卷,因為按照慣例,在明日傳臚大典之前,還有個小傳臚,即召見前十名面聖奏對,但名次幾乎不會變化。

前十卷拆開,皇帝大致一看名單,會心一笑:「呵呵,都是熟人啊。」

其中有高門顯貴的子侄,有兩京解元,有名冠天下的寒門才子,輔王勉的兒子王文輔,果然被他點了狀元。

但也有例外,皇帝指著他剛剛欽點的探花郎問:「林長濟……你們可聽說過?」

眾人頻頻搖頭,忽有一老尚書出班答道:「臣略有耳聞,是前工部左侍郎林庭鶴的曾孫。」

四下一片譁然。

皇帝也唏噓道:「竟是文端公的後人。這樣的文章,竟被遺漏到第二十名……」

前一句是悵然,後一句就是明顯的責備了。

在場讀卷官員皆是一陣心悸。

還是王勉不慌不忙的解釋:「回陛下,閱卷時間確實不足,容易疏漏佳作,幸而陛下慧眼識人,才不至於將賢才落至二甲。」

輔不愧是輔,一番話說的滴水不漏,既闡明了客觀原因,又委婉向皇帝表明,落入二甲並不算很大的疏忽,通過朝考一樣能進翰林院,大事化小,輕描淡寫的揭了過去。

皇帝蹙眉,時隔二十年,他能一口叫出林庭鶴的諡號,就說明沒有忘記林庭鶴的功勞。又垂眸看了看御案上的名單,他固然極想關照林庭鶴的兒孫,可王勉為國操勞十數年,亦是他有意看顧的,一時間有些難做。

皇帝又看向王勉,他一向高風亮節的輔,此時正眼鼻觀心,渾與自己不相干的樣子,心中自嘲,這世上誰人沒有私慾,真正無欲無求的人才是最可怕的。

探花便探花吧,他也極想見見這位探花。

……

宮中火派出宦官傳旨,從京中各處,會館、私宅、私怨或驛館之中,將十名舉子傳召進宮,在乾清宮外侯旨。

书友推荐:
书友收藏: